經過多年持續深耕,眼下環新疆塔里木盆地千萬畝特色林果已成規模,并成為南疆貧困區重要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之一。連片的果園宛如一條綠色“腰帶”,阻擋著風沙對綠洲的侵襲。
據新疆林業部門統計,截至2018年底,新疆特色林果面積穩定在2200萬畝,產量超700萬噸,形成環塔里木盆地周邊南疆特色林果主產區。如今,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目之所及,黃沙漫漫的大漠場景之外,生機勃勃的綠色果園也變得尋常可見。
借助獨特的氣候和資源優勢,新疆近年來集中、傾斜式投入,塔里木盆地的特色林果業乘勢壯大。僅阿克蘇地區2018年林果面積就達到450萬畝,產量236萬噸,農民林果純收入達4992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3%。紅棗、核桃、蘋果等已成為南疆農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幸福果”。
為促進林果業“提質增效”,新疆近年來組織新疆農業科學院、新疆農業大學等機構及高校,選派專家深入特色林果主產縣市,開展常態化培訓,大大提升了果農的綜合水平。“現在紅旗坡蘋果一級果達到90%,價格賣得越來越高,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響。”新疆紅旗坡集團阿克蘇分公司二分場果農候佳說。
隨著林果產業化經營步伐不斷加快,一大批林果貯藏、保鮮和加工龍頭企業落戶天山南北??κ驳貐^葉城縣是新疆核桃種植面積最大的縣,當地引進各類核桃精深加工企業,大力延伸核桃全產業鏈。除了核桃乳、核桃油、核桃蛋白粉等精深加工產品,就連過去只被作為有機肥使用,或者被丟棄的核桃青皮也被工廠提煉成單寧酸,真正做到“吃干榨盡”。
林果規模化后,銷路成為亟待考慮的問題。近年來,新疆特色林果搭上了電子商務的“便車”,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電商組團與新疆開展對接采購;本土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持續發力,“內購”和“外銷”兩張網不斷完善;浙江援疆“十城百店”工程以建設倉儲物流配送體系為切口,通過整合多種銷售渠道與平臺,發揮浙江市場大省優勢,開辟出一條“疆果東送”綠色通道。
伴隨著林果面積的增加,當地各族群眾的“錢袋子”漸漸鼓了起來。如今,塔里木盆地林果主產區農民人均林果純收入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三分之一,成為南疆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徑。
綠色果園的不斷擴大,塔里木盆地綠洲原有干燥的區域氣候也在悄然改變。位于沙漠邊緣的阿克蘇市、葉城縣,以前每逢春季常常沙塵蔽日,大面積種植特色林果后,風沙較以往明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