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陳立農被授予中國綠化基金會2019-2020年度“濕地守護計劃”公益推廣大使。陳立農,新生代歌手,影視演員陳立農,新生代歌手,影視演員
濕地的警鐘已敲響
濕地是地球之腎,是地球重要的自然資源,濕地在調節氣候、蓄洪抗旱、涵養水源和維持生物多樣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地球上三大生態系統之一。
截止到2018年,我國濕地面積共8.04億畝,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但是,由于盲目開墾和改造導致天然濕地面積減少、功能下降。據資料表明,全國圍墾湖泊面積達130萬公頃以上,因圍墾而消失的天然湖泊近1000個。湖北省50年代有湖泊1332個,總面積達8528.2平方公里;到80年代,湖泊個數減少到843個,湖泊面積減少為2983.5平方公里。返灣湖面積從1916年的36000畝,減少為2016年的12000畝。
隨著濕地面積的減小,濕地生態功能明顯下降,生物多樣性降低,出現生態環境惡化現象。
此外,因大量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農藥、化肥引起的面源污染等使得濕地受到嚴重污染,不僅對生物多樣性造成危害,也使水質發生惡化,對人類身體健康產生影響。再加上過多捕撈等行為,使得天然魚類資源受到很大的破壞,濕地生物群落結構發生變化,導致生態失衡。
世界瀕危動物青頭潛鴨現狀
水鳥作為濕地指示物種,是濕地生態系統中的組成部分,靈敏和深刻地反映著濕地環境的變遷,它對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青頭潛鴨主要棲息在有蘆葦等水生植物的湖泊中,是全球極危物種。自1998年至2008年十年間,種群數量下降了50% ~ 70%,全球約僅存500至1000只成鳥。目前,在長江中游多地發現有小規模的越冬群體,潛江返灣湖就有近100只在此越冬,達到全球種群數量的15%左右。在武漢府河流域、梁子湖、返灣湖和公安縣崇湖等地也發現不同數量的繁殖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