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江縣圍繞林長制目標責任體系建設,以創建全國林長制改革示范區為主線,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治理,著力補齊生態短板,筑牢綠色屏障, 2019年全縣實現人工造林1.34萬畝、森林長廊建設9.15公里,林業總產值達16.15億元,并榮獲全省森林防火和森林撫育先進集體。
長江岸線:林豐樹綠
長江同馬大堤合成圩段陶寓灘外灘楊樹血防林基地,是望江長江河道管理局2017年實施的林業血防工程項目,栽植重陽木和意楊790畝。據合成圩段管理所所級林長肖本立介紹,這片林子基本上都是從他手上栽起來和管護起來的。他說:“我對這片林子非常有感情,一天不到這個地方來,我心里都感到不舒服。”
據悉,望江長江河道管理局近幾年共實施血防林改造1900畝,并將原來單一的楊樹林逐步提升為柳樹、烏桕、楓香、重陽木等多種樹種。
1989年參加工作的肖本立,先后在長江同馬大堤四合圩段、合成圩段工作,負責的堤段有17公里,江外灘林地面積達3000多畝。從一名門外漢變成管護能手,從一名普通的管護工到所級林長,肖本立對長防林建設可謂傾注了心血,付出了感情。他說:“30多年來,我不離不棄守護著這道防線,無怨無悔管護的這片林子,為的就是讓長江水清岸綠生態優!”
在實施好血防林基地項目的同時,近年來,望江縣還通過開展護綠、增綠、管綠等行動,扎實推進長江“1515”工程建設,著力構筑長江經濟帶綠色生態屏障,已累計在65公里的長江岸線實施人工造林3500多畝。為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的美麗長江經濟帶,做出了望江貢獻。
環湖生態:草長鶯飛
碧波蕩漾,面積達17萬畝的武昌湖,是望江縣的一顆“明珠”,也是候鳥遷徙棲息之地,近年來,望江縣圍繞把武昌湖建設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面啟動實施了濕地保護工程。
在望江縣環武昌湖濕地水源涵養林生態造林整治現場,當地村民告訴記者:正在整治的這片地,很快將栽種上紫薇、銀杏、桂花等樹木,這樣能有效改善武昌湖這一塊的生態環境,打造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精品區。
太慈鎮馬山村地處武昌湖周邊,林業資源豐富,推行林長制以后,村里將以前沒有得到治理的荒坡丘崗全部納入環武昌湖濕地生態治理范圍。據村級林長楊結應介紹,圍繞武昌湖生態建設,馬山村將環武昌湖營造鳥類棲息林100多畝、松材線蟲病防治除治林7000多棵,同時對1200畝退化林進行了割灌、鋤草、補栽等生態修復。
在高士鎮,鎮級林長劉正虎也告訴記者,作為環武昌湖的重點鄉鎮之一,高士鎮通過推進生態濕地保護、建設濕地小鎮等,全面落細推深做實林長制的各項要求,系統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的綜合治理,切實保護好武昌湖濕地的生態環境,助力鄉村振興。
據悉,今年望江縣將投入300萬元生態修復資金,將武昌湖作為市級示范工程加快建設,一面加快新組建的武昌湖濕地管理中心掛牌運行,一面將武昌湖從沿江濕地保護區中剝離,加快申報武昌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地和國際重要濕地。
示范建設:點多面廣
在去年著力打造香茗山山脈、南山山脈、太陽山山脈、沿江防護林、環武昌湖濕地五大功能片區和26個縣級示范工程的基礎上。今年望江縣將圍繞木本油料、特色經濟林、速生豐產林、鄉土綠化苗木、林下經濟等五大產業板塊,進一步提升創建質量,擴大輻射范圍,著力打造林長制工作亮點。同時,以創建全國林長制改革示范區為主線,重點開展漳湖鎮五九圩1400畝特色產業示范基地建設、鴉灘鎮望馬樓村高標準林業三產融合示范點建設、太陽山高標準生態綜合治理點建設、鴉灘鎮2000畝森林提質示范片建設、長江岸線高標準生態景觀廊道建設,以及涼泉鄉、雷池鄉、漳湖鎮、高士鎮、鴉灘鎮5項百鄉百企產業振興工程建設和涼泉鄉湖濱村、鴉灘鎮鳳棲村2個林業三變改革示范村建設等示范工程創建,全面推深做實林長制改革,不斷賦予林業生態建設新的內涵。
截至目前,全縣已完成造林28500畝(其中人工林13500畝、封山育林15000畝),森林撫育20000畝,退化林修復2000畝,森林長廊建設6公里、長江岸線建新綠1695畝、完成四旁四邊造林90萬株,建成區綠化250畝,著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生態發展優勢,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金峰、江興旺、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