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林業局下發《關于生態廊道建設配置建議(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提出生態廊道建設配置建議。在認真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前提下,積極推進今后生態廊道建設工作,統籌安排好造林綠化用地,科學規范開展通道綠化建設。
《征求意見稿》在限定廊道寬度的前提下,就如何通過合理配置樹種,最大化發揮廊道綠化建設效果,對我省平原、山區的鐵路、公路沿線兩側用地范圍以外的綠化帶造林模式、樹種搭配等提出了生態廊道建設配置建議。
在建設標準方面,《征求意見稿》指出,道路沿線是耕地的,鐵路、國道省道(含高速公路)兩側用地范圍以外綠化帶寬度不得超過5米,縣鄉道路不得超過3米;廊道綠化中要確定合理的樹種結構配置,確保混交林比例不低于70%,鄉土樹種(含馴化樹種)比例不低于60%,常綠樹種比例不低于30%。要在限定的寬度范圍內,實現喬灌花草藤五形合一,綠化、美化、彩化、果化、花化、亮化六化凸顯的效果,打造“一年四季景不同”的景觀走廊;以高大喬木樹種為主,優化樹種結構,采取不同樹種混交配置,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設防、適地適樹適種源的原則,選擇生長快、冠幅大、干形好、樹形美觀、枝葉茂盛、深根宜活、防護能力強、滯塵能力強、抗逆性強(抗旱、抗寒、抗病蟲害)的喬木樹種;在廊道綠化建設工程中,要求使用經過嚴格檢驗檢疫程序的大規格苗木,樹干通直圓滿,樹冠完整,不偏冠,盡可能少用截干苗木。
此外,《征求意見稿》提出,每一公里選擇一個樹種,塊狀混交;高鐵、鐵路兩側可以種植經濟林(不存在機動車尾氣污染);公路(高速公路、國省道、縣鄉村道)兩側不能種植經濟林(機動車尾氣有污染);所有道路(鐵路、公路)嚴禁林苗一體化栽植現象;所有道路兩側已經存在土地污染情況的,寬度不限制在3—5米之內,根據有關規定和程序,全部納入退耕還林。同時必須栽植用材樹種。